余华:为啥活着,已经活着了啊

1

有一天逛知乎的时候,碰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。有哪些让你感叹「写出这种句子的人,我十辈子都追不上了」的句子?里面有个回答很有意思,提到的作者是余华。

1.    女人看上去各不相同,到下面都是一样的。

2.    我全身都是越来越硬,只有一个地方越来越软。

3.    做人不能忘记四条,话不要说错,床不要睡错,门槛不要踏错,口袋不要摸错。

里面提到的三句出自小说《说着》,读过余华书的人,大概都会嘿嘿一笑。话糙理不糙,下流粗鄙的话讲起来,好像还挺有哲理的。没读过的人,我猜就得吐几口唾沫说,呸,下流。


2

福贵年轻的时候是个浪荡子,地主家的独苗苗,家里有一百多亩地,成天游手好闲,娶了一个贤惠老婆家珍还不老实,老往妓院跑,尽干些龌龊事。他还喜欢骑着一个妓女逛街,每次都得打他的老丈人门前经过,还大声地给人家请安。

「我每次从那里经过,都要揪住妓女的头发,让他停下,脱帽向丈人敬礼:

“近来无恙?”

我丈人当时的脸就和松花蛋一样,我呢,嘻嘻笑着就过去了。」

你瞧,真他妈是个混账东西吧。家珍从来不管他,有一天给福贵坐了四道蔬菜,吃到底下竟都是块差不多的猪肉,福贵就明白了:女人看上去各不相同,到下面都是一样的。他说:“这道理我也知道。”,道理是知道,照旧是不改。

福贵还赌钱,没日没夜地赌,没钱就偷家里的钱,最后开始赊账。他跟龙二赌,输了家里的一百多亩地,福贵爹抵了地跟房产。从此龙二成了龙老爷,徐家少爷成了福贵。

福贵身边的十个人的死亡故事就开始了。

家里倾家荡产,福贵爹在蹲茅房时,从踏板上跌下,死了。从此福贵开始醒悟,懂得心疼自己的女人,一双儿女凤霞和有庆都很听话。福贵跟龙二租了五亩地,拼了命地干活。不久之后,母亲病倒了,福贵去城里请大夫,让国军抓去打仗,认识了老全和纯生。老全在战争里死去,福贵回到家中,福贵娘早已去世。凤霞生了大病,变得又聋又哑。日子远没有平静,龙二死于土改,行刑前,对福贵说,福贵,我是在替你去死啊。

日子过得很苦,家珍病了,有庆因为救县长的女人被人活活抽血而死,县长竟然是春生,春生在文革时被打倒,上吊自杀。凤霞嫁个了偏头二喜,过了一段好日子,难产而死。家珍也没有熬过去。二喜独自带着儿子苦根,在工地让水泥板夹成浆糊。福贵带着小孙子回到村里,苦根却因为豆子吃多撑死了。


3

你所能想到的所有悲惨的事情几乎都发生了。余华织了一张死亡的大网,这张网如影随形,无处不在,压的人喘不过气。

他的笔调冷峻又温情。余华的书读起来是什么感觉呢?我的感觉是,想象你就在那里看书或者发呆,然后半空中,有人突然冷笑了几声,惊得你一哆嗦,然后他搓着牙花子,嘿嘿笑了两声。

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很难体会到福贵经历中的那种伤痛,因为这是属于一个特殊的时代,特殊的人群的。我长到20岁,手上唯一的茧子是写字的缘故,摸过锄头,也只是为了刨蚯蚓钓鱼。我读高中的时候,语文卷的阅读理解总喜欢出乡村文学的题材,我同桌她总做不好,她对我说,她看了,但是没读懂。她家三代都是教书的,没在农村生活过,与我不同。但我读《活着》,也只能触到一星半点。

但有比这更重要的。《活着》讲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,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,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,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。我为什么感觉有冷笑声,

因为现实丑陋而冷酷,作者是愤怒而冷漠的,他为什么又嘿嘿笑呢,因为愤怒已经渐渐平息,剥掉了现实的皮囊,总有高尚埋藏在里面。

命运让福贵失去了他所有的一切,它恰好剥掉了福贵身上一切能遮掩他本身价值的东西,最后还剩下东西吗?有的。还有他活着的意志。

每个人基本的生命情态都是贪生怕死,但是余华用不断地死亡激起了读者对生与死的思考。福贵是如何面对自己的死亡的,他在枕头下买了10元钱,留给为他收尸的人。在他活着的时候,他跟一头叫福贵的老牛相依为命,这种向死而生的精神令人惊讶。

 到这里故事的本身已经不重要了。余华说,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身的感受,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。每个人的生活千姿百态,《活着》的故事对你并没有用处,但《活着》里的精神在你读完书的那时刻,已经流淌在血液里了。


4

余华在韩文版的自序里,解释了活着的意思。“活着”在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,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,也不是来自于进攻,而是去忍受,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,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、无聊和平庸。

我始终认为,一本好书,可以从很深地地方读它,也是可以从很浅地地方看它。《活着》简单又直击人心。为什么活着,首先因为已经活着了啊。





评论
热度 ( 43 )
  1.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西瓜籽 | Powered by LOFTER